目前,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依舊存在耕地面積降低、水資源短缺等問題。隨著現代人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農產品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鄉村振興智慧農業主要是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對原有農業生產進行優化升級。智慧農業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種植者收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
1
推進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1.1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在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基于服務管理和經營生產等不同層面著手,充分發揮出現代科技的優勢助力農業生產率提升,有效減少農業生產活動中的能源消耗。如在養殖、種植活動中能夠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在打造自動化、智能化的農業生產管理系統,能夠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促進作業效率提升。借助于打造農產品安全溯源平臺,能夠對各類農產品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流程的信息予以全方位記錄。除此之外,在消費終端,消費者也能夠依靠掃描二維碼等方式對農產品溯源信息予以查看。對于農業生產活動來說特別是部分現代農業良田、大型農場等,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技術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有效實現防災減災,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1]。
1.2 轉變農業經營方式
在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發展過程中,還能夠依靠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等技術打破農業市場的時間和空間束縛。農產品實際流通狀態下能夠把相關數據進行全面收集和監控,實時掌握其具體信息,避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現階段部分區域農業建設都把特色農產品依靠各類電商平臺實施展示和宣傳,有效擴展了農產品銷售途徑。部分農業生產加工企業也打造了獨有的電商平臺,依靠物流倉儲形成符合自身實際需求的高效化農產品經營管理系統,能夠充分發揮出特色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除此之外,還可以推動農業生產朝著標準化、定制化的趨勢邁進,有效滿足市場中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推動農業經營模式的創新與轉型。
1.3 優化農業信息服務
現階段,智慧農業建設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合了很多現代化技術,也開始打通了農民群眾的信息獲取渠道。比如說農戶在購買各種農機設備時能夠直接在線下單,另外還可以通過微信等軟件及時向農戶發送農機設備的具體信息,為他們帶來在線一對一咨詢講解,優化農業信息服務,促進服務水平提升。當農戶在使用農機設備時遇到問題,也可以通過專門的網站來尋求在線客服的解答,極大提高了故障處理效率和農機運行使用效益[2]。
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
2.1 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和高素質人才
農民群眾是農業生產活動的重要主體,要實現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應當充分重視對新型農民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很多農民群眾過去一直以來都受到傳統生產理念的影響,并未樹立科學觀與科技觀,很多農民群眾所采取的生產方法相對滯后,而智慧農業發展對新型農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主管部門要予以充分重視,大力做好宣傳活動,定期開展學習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科技意識。要從教育與政策兩個角度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支持和鼓勵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各種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的學習。同時通過更多激勵措施鼓勵應屆大學生參與到智慧農業的建設中來,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儲備。最后還應推進農業專業技能培訓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完善,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工作規劃,比如說通過村企合作、培訓機構引進、遠程學習平臺建設等各種方式,依托于更加完善的培訓機制來實現新型農民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3]。
2.2 推進建設完善智慧農業基礎設施
要進一步提高對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更加完善的惠民政策,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到智慧農業建設發展中來。比如說通過制定落實農業生產核心科技和智能農機研發、鄉村共性技術研發等重點項目,助力更加智能化農業生產設備和技術的研發推廣工作;頒布更加完善的農機購置補貼規定,讓更多農戶愿意采購并運用各種智能農機。與此同時,農業生產監測系統屬于智慧農業發展中的關鍵一環,它能夠為當地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帶來有力的科技支撐,比如說借助于農業監測系統可以對某一區域內的氣象數據信息進行準確監測和評估,對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進行提前預警并及時依靠手機短信的方式告知農民群眾,幫助他們提前做好防護。農業監測系統還可以對農業生產病蟲害發生規律予以分析,對病蟲害具體類型、受災情況等進行整理分析,如果超過預警值會及時進行預警,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治建議,另外該系統還支持施肥灌溉等生產活動的精準化管理,有效促進農業生產效率提升。
2.3 構建數字化智慧農業大體系
在智慧農業建設過程中不單單包含了農業生產技術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同時還涉及到農業服務、農產品供銷以及生產質量管理等工作,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是要構建更加全面的數字化智慧農業大體系。依托于農業種子和育種數據庫,讓廣大農戶熟悉了解不同類型的種子信息,對各類品種予以科學選擇,從過去的經驗育種逐漸升級為科技精準育種。為促進農業供銷效率提升,通過地區之間農產品交易平臺的構建,充分發揮出平臺功能,不斷擴寬交易途徑,為地區農產品銷售帶來更加高效的渠道,另外還能夠結合供銷需求來設置信息化服務網點,形成系統化的供銷服務體系。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對農產品生產加工的全過程信息予以查證,比如說綠色蔬菜設置了專屬標識,消費者通過掃碼的方式能夠對農產品的品種、施肥、田間管理等信息予以全面掌握,有效提高了農產品銷售環節的透明程度。當前,農產品質量屬于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應當通過構建農產品質量信息追溯平臺的方式為消費者帶來農產品認證信息查詢通道[4]。
2.4 健全智慧農業政策及規劃制定
對于智慧農業的建設發展而言,必須要依靠國家政府和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借助于不斷健全智慧農業發展相關政策和規劃,充分發揮出其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針對智慧農業政策而言,要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規定,其中明確發展內容、具體方向、相關標準以及主要要求,為地方智慧農業發展帶來清晰的指引。除開政策指引外,主管部門應當為智慧農業建設發展帶來更多財政支持或政策優惠,例如說《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意見》等,逐步拓展智慧農業發展的財政補貼范圍,提升資金補貼力度,讓更多農民群眾可以主動投身其中。最后,應當科學開展好智慧農業建設規劃的制定,針對智慧農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基層發展規劃和相關項目的規劃,要依靠完善而明確的方案確保智慧農業建設工作貫徹落實,通過相關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合作實現智慧農業的有效發展。
3
總結
智慧農業屬于新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得以實現的有力支持,相關人員應當充分認識到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依舊還存在很多挑戰,阻礙了智慧農業的發展腳步,要充分發揮出智慧農業的優勢與作用,應當從地方實際情況著手,堅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深入探究研究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科學路徑,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焦金芝,智亮.發展智慧農業助力泰州鄉村振興[J].江南論壇,2021(12):27-29.
[2]劉慶斌,高杰,孫紹云.基于數字化視角下鄉村振興的基礎理論及對策[J].農業科技通訊,2021(12):27-29+326.
[3]夏木.洋馬賦能智慧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J].農機市場,2021(11):45.
[4]董昌. 智慧農業賦能鄉村振興[N]. 河北日報,2021-9-24(13).
2024-05-07
公司動態